近年来,本市大力发展以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工业品电商服务平台、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和专业服务平台等为代表的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在部分领域形成了先发优势和集聚效应。近期,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本市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了更好推动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力,实现“二、三产”融合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形成现代产业生态体系,我们将对本市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的创新案例进行系列宣传,供行业参考和借鉴。
上海华能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中国华能集团旗下供应链创新应用示范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和集团物资供应中心核心载体。公司搭建了能源发电行业业务场景丰富、科技应用广泛、服务体系完整的智慧供应链集成服务平台“华能智链”,成为产业链供应链的设计者、组织者、推动者、整合者及解决方案提供者,助力能源行业低碳化、数字化、产业化发展。
目前,公司业务涵盖风、光、水、火、核等全能源场景,为全国30多个省市、6千余家电力上下游企业,提供70多万种物资等一站式供应链集成服务。平台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产业化应用和推广,相关场景和商业模式具有电力行业的普适特点,不仅为行业企业提供经验借鉴,也提供基础设施或应用服务支撑,提升供应链产业集成和协作水平超10%。
“数智赋能”助力能源产业生态圈高质量发展
公司依托数智科技,建设了“能购”(商城)、“能运”(物流)、“能仓”(仓储)、“能融”(金融)等为代表的“能”系列产业互联网生态服务平台,率先在能源发电行业实现了集招标、采购、物流、仓储、金融、供应链协同、云服务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智慧供应链集成服务模式,实现了能源电力供应链全过程追溯、全场景调度、全方位风险预警与防控,及供应链、数字链、创新链与能源电力生产深度融合,赋能整个行业实现降本增效,构建共建、共享、共创、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电力产业生态圈。
建设全模式支持的华能商城平台。打造集撮合、入驻、自营和自有品牌模式于一体的一站式工业品交易服务模式,累计交易额超过500亿,在架商品SKU超过 31万个,覆盖知名品牌超过3000个,注册供应商10万多家,通用物资采购成本下降超10%,物资供应周期缩短30%。打造全状态追踪的智慧物流平台。“能运”平台拥有50余万辆社会车船资源,实现新能源保供运输里程超过3200万公里,累计运输新能源超过10223MW,降低物流综合成本7%-13%。将线下供需匹配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降低公路货运空驶、空载、空置,并探索电动重卡在煤矿、水电基建等典型场景的运营,布局换电网络基础设施。构建全方位支撑的数字化仓储平台。进行全国数字化仓库战略布局与建设,推进物资集中采购与存储,构建了以集配中心为实体基础设施、云仓储平台为数字基础设施、OMS订单系统为分发中心的数字化仓储平台,服务电厂超过50家,物资盘点效率提升70%,库存压降超过30%。打造全场景覆盖的金融科技平台。基于能源电力业务场景,打造国内发电企业首家区块链与供应链深度融合的平台“能信”,将核心企业信用在供应链上实现标准化、数字化评估和流转,推动金融为清洁能源产业链精准赋能。目前累计开立数字信用达455.85亿元,融资额85.32亿元。建设覆盖生命周期的“绿色回收”体系。构建规范有序的回收再利用网络体系,持续提高加工利用水平,提高资源材料回收率,防范处置风险。推动退役储能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新能源项目物资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助力新能源项目物资回收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全链集成”助推新能源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
公司进行内外高效协同的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物资供应链布局,实现了设计、采购、交付、运维、回收等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依托数据链集成,提升新能源供应链敏捷度。通过供应链协同中心,实现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供应链需求协同、计划协同、投产与交付的数字化、智慧化和敏捷化,缩短交付周期,保证项目进度可控。依托服务链整合,提高新能源供应链可靠度。通过构建集成化服务链条,建立了集集中采购、可视化催交、可视化运输、数字化中心仓配、绿色回收等功能为一体的新能源物资服务体系,实现品类覆盖达100%,提升产业链效率达25%。依托价值链融合,提高新能源供应链体系强韧度。建设行业统一互认的新能源供应链标准化服务流程和标准认证体系,引领新能源供应链上下游开启战略合作。借助全球港口、航运资源,华能智链自有光伏品牌已辐射欧洲、南美、东南亚等地。通过全球布局提升了供应链抗风险能力,疫情期间,公司风电、光伏物资供应链年保供率达99%。
“绿色碳迹”助推国家“3060”双碳目标实现
公司与IEC合作,搭建新能源碳足迹管理平台,围绕“一平台”“一中心”“一指数”“一引擎”“一系统”开展供应链碳足迹研究。搭建新能源供应链碳管理平台。围绕新能源产品碳足迹,实现企业内碳计算、碳分析、碳预警等应用,对外进行物资的碳排放认证,打造碳足迹标签,形成企业碳资产。构建新能源供应链物资碳数据中心。采集物资在原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流运输、用户使用等供应链过程中的功耗、热能等碳排放相关数据,形成供应链物资碳数据中心,为碳足迹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构建新能源供应链低碳指数体系。通过开展低碳指数结构、计算、分析展示与应用研究,辅助企业建设低碳绿色供应链,助力企业供应链低碳管理。构建新能源供应链碳排放计算引擎。对物资供应链采购、生产、物流等业务流程进行碳排放全口径核算管理与计量。建设新能源供应链区块链系统。基于区块链,对涉及碳计算、碳管理相关的数据进行跟踪监管,最终实现全流程数据安全.
公司将聚焦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深化服务、场景、数据、生态相结合的产业数字化应用模式,构建互联、协同、共享、融合、智能的,万亿级交易规模的能源行业数字平台生态圈,形成千亿级物资供应链营收规模增量,助推能源行业供应链降本增效,打造能源行业“数字经济”示范标杆,为推动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华能“数智”力量。